最囧游戏49攻略:我敢打赌你还在狂点那辆破车!快停下,终点线才是真正的“演员”!
我跟你讲,有些东西,真的能让你深刻体会到什么叫“智商被按在地上摩擦”。《最囧游戏》这玩意儿,尤其是它的第49关,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,一个大写的精神污染源。
我卡在这关多久了?让我想想……大概是从我头发还算浓密,到如今洗头都心惊胆战那么久吧。
屏幕上,那画面简直朴素得让人想哭。一辆红色的小破车,一条断头路,路的那一头,一个红底白字的“终点”牌子,孤零零地立着,透着一股子“你过来呀”的嚣张气焰。任务提示也简单粗暴到不行:“把车开到终点”。
就这?
于是,我,一个自认为玩过无数解谜游戏的“老炮儿”,开始了我的表演。
第一阶段,我称之为“唯物主义者的挣扎”。我点了点车。没反应。我疯狂地点,用上了我单身多年的手速,屏幕都快被我戳出火星子了。那车,稳如泰山,仿佛焊死在了起跑线上。行,物理接触不行,咱来点高科技的。
于是进入第二阶段,“人机交互的幻想”。我开始疯狂摇晃我的手机,想象着这是个体感游戏,车能被我晃过去。结果呢?车没动,我手里的奶茶差点全洒键盘上。我不死心,我又开始倾斜手机,左倾,右斜,甚至来了个360度托马斯全旋,试图利用重力感应让那辆车“滑”过去。奇迹没有发生,我只是成功地让旁边路过我工位的同事,用一种看智障的眼神关爱了我三秒钟。
我还试了什么?哦,我想起来了。我试着双指放大画面,看看路上是不是有什么隐藏的坑洞或者按钮。没有。我试着把手机音量调到最大,再调到最小,期待能触发什么声控的骚操作。也没有。我甚至把手机的飞行模式打开又关上,把时间往回调了一天……我也不知道我当时在想什么,大概是脑子被这破游戏给“囧”短路了。
我就那么盯着屏幕,陷入了沉思。车,是动不了的。路,是断的。那……问题到底出在哪?
那一下午,阳光正好,透过百叶窗照在我脸上,我却感到了无尽的冰冷。我开始怀疑人生。我是谁?我在哪?我为什么要在一个叫“最囧游戏”的游戏里浪费生命?
就在我准备放弃,含恨卸载这个反人类App的时候,我的手指,也许是出于最后的挣扎,也许是无意识的抽搐,在屏幕上那么一划拉……
我碰到了那个牌子。那个“终点”的牌子。
然后,我发誓,我看到了奇迹。
那个牌子……它……它居然动了!
它被我的手指拖动了!就像你在手机桌面拖动一个App图标一样轻松写意!
那一刻,世界都安静了。我仿佛听到了脑子里“咔嚓”一声,那是某种思维定势被彻底砸碎的声音。
车不能到终点?
谁规定的一定是车“走”过去?
我,一个大活人,为什么不能把“终点”给它“搬”过来?!
我的天。
我的手甚至有点颤抖,我小心翼翼地,像捧着什么稀世珍宝一样,把那个写着“终点”的牌子,从遥远的路的那一头,缓缓地、稳稳地,拖到了红色小车的车头前面。
“砰”的一放。
屏幕上瞬间跳出了“恭喜过关”的字样。
我愣了足足有十秒钟,然后爆发出了一阵惊天动地的狂笑,笑得眼泪都出来了。
这哪里是游戏?这根本就是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,一堂关于“跳出思维框架”的哲学课!它用最简单、最粗暴的方式告诉你:你所看到的规则,都是可以被打破的。你以为的主角是那辆车,但真正的“天选之子”,是那个一直被你忽略的、作为背景板存在的“终点”。
这游戏的开发者,绝对是个心理学大师,兼资深“巨魔”。他太懂我们了。我们习惯了A到B的线性思维,习惯了在给定的框架内寻找答案。我们看到车,就想着怎么让车动;看到路,就想着怎么把路接上。却从来没想过,那个代表“目标”的终点本身,居然是个变量。
所以,这篇所谓的《最囧游戏49攻略》,核心就一句话:别管那辆车了,它就是个幌子,一个彻头彻尾的“群演”!真正的通关密码,是去拖动那个“终点”牌子,把它给你家小车“送货上门”!
写到这里,我感觉自己已经升华了。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游戏攻略了,这是人生指南啊朋友们!下次再遇到什么看似无解的难题,别再死磕了,换个角度想想,是不是你的“终点”定义错了?是不是那个你以为固定不变的目标,其实可以挪一挪?
好了,不跟你们扯淡了。我要去挑战第50关了。
我预感,我的智商,又要经历新一轮的洗礼了。祝我好运。也祝你们,在被“囧”翻的路上,玩得开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