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敢打赌你还没过!最囧游戏2 30关攻略在此,看完还过不了我把手机吃了!
说真的,哥们儿,你要是搜到这篇文章,咱俩的脑电波肯定在某个平行时空对上了。我猜猜,你现在的状态是不是:左手拿着手机,右手食指悬在半空,眉头拧成一个川字,嘴里还念念有词,“滚啊,你倒是给老子滚啊!”
没错,我说的就是《最囧游戏2》那丧心病狂的第30关。
“让雪球滚起来”。
多朴实无华的一句话,多清新脱俗的一个小雪球。它就那么静静地待在屏幕中央,周围是白茫茫的一片,干净得就像……就像我被它卡住之前那纯洁的大脑。
我得先跟你嘮嘮我的心路历程,这绝对不是凑字数,这是为了让你感受到一种“同志啊,我懂你”的深厚革命友谊。
起初,我以为这是个物理游戏。我开始倾斜我的手机,左倾、右倒、前翻、后仰,三百六十度托马斯全旋都用上了,就差把手机当成摇骰子的盅,期待它能靠重力感应给我个奇迹。结果呢?那雪球稳如泰山,仿佛在嘲笑我的天真。它不动,它甚至连抖都不抖一下。
行,物理不行,咱就来硬的。
我开始用手指在屏幕上疯狂地划拉,从左往右划,从右往左划,画圈圈,画叉叉,我甚至用上了我打《节奏大师》练出来的手速,幻想着能给它一个初始动力。手机屏幕都快被我戳出火星子了,那雪球呢?依旧岁月静好,仿佛一个看破红尘的得道高僧。
心态有点崩了。
我开始研究那几个字,“让雪球滚起来”。是不是有什么文字游戏?我点击“雪球”两个字,没反应。点击“滚起来”,没反应。我甚至长按住整个标题,试图把它拖走,看看下面是不是藏着什么按钮。
没有,什么都没有。
世界一片死寂,只有我和那个比我心态还好、好得多的雪球。
就在我准备放弃,打算去评论区骂街,顺便把这“反人类”的游戏卸载了的时候,我的一个无意识的动作,拯救了我濒临崩溃的智商。
我的拇指和食指,习惯性地在屏幕上做了一个……放大的手势。
你懂吗?就是我们平时看照片,想把某个细节放大时的那个动作。两根手指,从贴合到分开。
奇迹发生了。
整个游戏画面,居然被放大了!不,不对,不是放大,是缩小!整个白色背景的“画框”被我缩小了,露出了外面更大的白色区域。而那个雪球,随着我的手势,它……它真的变大了!
我当时整个人都愣住了,脑子里嗡的一声,仿佛宇宙大爆炸。
所以,这他妈根本就不是一个让你“滚”雪球的游戏,这是一个让你“捏”雪球的游戏啊!“滚雪球”的真正含义,在这里被偷换概念了!我们理解的“滚”是物理运动,而出题人理解的“滚”,是像我们小时候在雪地里堆雪人那样,把一个小雪核,通过不断地滚动,让它沾上更多的雪,越滚越大!
想通这一层,我简直想给这游戏的制作人寄一箱刀片,然后再寄一箱锦旗。
好了,废话不多说,直接上标准答案,拿走不谢:
正确过关姿势:
用你的两根手指(推荐大拇指和食指),放在屏幕上,然后做出一个“缩小”或者说“向内捏合”的手势。你会发现游戏画面会随之缩小。
不!要!停!
继续重复这个动作,不断地用两根手指往里捏、往里捏。你会看到那个原本小小的雪球,随着你的操作,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大、变大、再变大!
当它大到一定程度,差不多占满整个屏幕的时候,游戏就会“叮”的一声,恭喜你,过关了!
就这?
是的,就这。
没有复杂的逻辑,没有极限的操作,它考验的,纯粹就是你的逆向思维,或者说,是你能不能跳出手机屏幕这个“画框”的限制去思考问题。我们习惯了游戏内容都发生在屏幕给定的范围里,却忘了,有时候答案就在“画框”之外。
这一关给我的冲击,比前面任何一关都要大。它不是在考验你的智商,它是在调戏你的思维定式。当你抓耳挠腮、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,答案其实简单到令人发指。
是不是感觉智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侮辱?没关系,我也是。但这种被“侮辱”之后恍然大悟的快感,不也正是这类解谜游戏的魅力所在吗?
去吧,用这个简单到离谱的方法去征服第30关,然后去迎接下一关更变态的挑战。记住,玩《最囧游戏》,千万别把自己当个正常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