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最囧游戏2》攻略3条终极心法:别信眼睛,别讲武德,手机倒过来试试!
我见过太多好汉,对着《最囧游戏2》那个屏幕戳戳点点,把手机贴膜都快磨出火星子了,结果呢?还不是卡在原地,气得想把手机从窗户扔出去。我跟你讲,玩这游戏,你不能用正常人的脑回路去思考。你得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刚学会用火的原始人,突然被扔进了一个全是薛定谔的猫的房间里——一切皆有可能,一切又都那么不合逻辑。
所以,这篇所谓的《最囧游戏2攻略3》,我不想给你一关一关地列答案,那没劲,而且新版本一出,老黄历就没用了。我要给你的是三条能让你“得道飞升”的终极心法。你把这三条心法刻在DNA里,别说《最囧游戏2》,就是设计师本人站在你面前,你都能反过来把他绕进去。
第一条心法:千万,千万别信你的眼睛。
这条是基础中的基础,也是最多人栽跟头的地方。游戏界面上显示的一切,都可能是骗你的。那个鲜红的、写着“点击这里”的按钮?大概率是个陷阱。那个题目里让你“找出最大的苹果”?说不定最大的那个“苹果”,是题目里的“苹果”这两个汉字。
我记得有一关,让我把车停进车位。屏幕上就一辆车,一个车位,中间隔着一堆障碍物。我试了无数次,拖动小车,左拐右拐,怎么都过不去。当时我就上头了,差点把手机掰了。最后怎么过的?我试着去拖动那些障碍物,嘿,你猜怎么着?那些路障,居然能像贴纸一样,被我一个一个挪开,然后大路朝天,小车直接开了进去。
那一刻我悟了。这游戏玩的就是个“认知欺诈”。它利用你常年累月形成的思维定势,给你挖坑。你以为屏幕上的元素是固定的背景?不,它可能是个可以拖动的道具。你以为题目就是题目?不,题目本身可能就是答案的一部分。所以,当你卡关的时候,先别急着操作,深呼吸,然后用一种怀疑的眼神审视屏幕上的每一个像素点,包括标题、边框、甚至是你的手机音量键。问问自己:还有什么是能动的?什么是假的?把那个“门”字拖走,那可能才是真正的“门”!
第二条心法:放下你的体面,别讲武德。
如果你还想当一个安安静静、指尖优雅的美男子/美少女,那你趁早卸载这游戏。玩《最囧游戏2》,就得豁得出去。什么叫“不讲武德”?就是动用一切你在其他游戏里根本不会想到的物理手段。
手机,它不仅仅是个显示屏,它是个拥有陀螺仪、重力感应、光线感应器、多点触控功能的复杂道具!
有一关让你把瓶子里的水倒出来。你怎么点那个瓶子都没用。正确答案是啥?把你的手机整个倒过来!就跟你真的在倒水一样。我跟你讲,有一次我在地铁上玩,为了过一关,把手机上下左右疯狂摇晃,旁边的大妈看我的眼神,就像在看一个刚从精神病院跑出来的……但那又怎样?我过关了啊!那种旁人笑我太疯癫,我笑他人看不穿的快感,简直了!
所以,当你又一次陷入僵局,不妨试试这些“骚操作”:
- 疯狂摇晃你的手机。
- 把手机倒过来,或者横过来。
- 用两个、三个甚至更多的手指同时按住屏幕的不同地方。
- 用手捂住手机顶部的光线感应器。
- 对着手机底部的麦克风吹气或者大吼一声。
- 把手机音量调到最大或最小。
记住,设计师的目的就是让你打破“屏幕内外”的次元壁。你的整个身体,你所处的环境,都可能是解谜的一环。别害羞,大胆地去尝试,反正丢人也就一瞬间,但卡关的痛苦可是持续的。
第三条,也是最关键的一条心法:当一切都失灵时,学学设计师的“神经病”思路。
这游戏本质上,是你和设计师之间的一场心理博弈。你得尝试去理解那个设计出这些变态关卡的人,他到底是怎么想的。
很多人卡在某个具体的关卡,比如传说中的第3关或者更后面的,往往不是因为操作不对,而是思路从根上就歪了。比如,有那么一关,让你找出所有“不一样”的东西。你找来找去,颜色、形状、大小都看遍了,还是差一个。你抓心挠肝,把屏幕都快瞪穿了。这时候,你就得切换到“神经病”模式了:会不会……这个“不一样”的东西,是题目里的“不一样”这三个字本身?或者,会不会有一个东西藏在另一个东西的下面?再或者,这一关的“不一样”其实是指,只有一个东西是“不能动”的?
这种思路的跳跃,是通关的唯一法门。你要学会不按常理出牌,甚至要主动去寻找那些最不可能、最荒谬的解法。很多时候,最让你觉得“卧槽,这都行?”的那个想法,恰恰就是正确答案。
总而言之,这篇《最囧游戏2攻略3》的核心,不在于告诉你具体某一关怎么过,而是试图给你一套全新的“操作系统”。忘掉你玩其他游戏积累的经验,把你的逻辑和常识暂时扔到一边。用怀疑的眼光看世界,用“不讲武德”的方式搞破坏,用“神经病”的思路去共情。当你能做到这三点,你会发现,《最囧游戏2》给你带来的,将不再是抓狂和愤怒,而是一种脑洞大开、豁然开朗的极致乐趣。
祝你在被逼疯的路上,玩得开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