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发誓,我再也不碰这种游戏了。

游戏攻略1天前发布 Rowan
0 0

别再砸手机了!这份“反人类”的最囧游戏1攻略视频,看完让你怀疑人生

这是上周三凌晨一点,我对着手机屏幕上那个简单到近乎侮辱人的界面,第十七次对自己说的。然后,我又像着了魔一样,把那个关卡里所有能点的、能拖的、能拽的元素,用尽了人类所能想象的各种排列组合,蹂躏了一遍又一遍。

结果?当然是失败。

那种挫败感,真的,比玩黑魂被BOSS虐一百次还难受。因为你知道,答案肯定简单得要死,只是你的脑子,被常识这把大锁给焊住了。最终,在理智崩盘的边缘,我长叹一口气,关掉游戏,打开浏览器,像一个打了败仗的士兵,屈辱地在搜索框里敲下了那几个字——《最囧游戏1攻略视频》。

说真的,点开视频的那一刻,我内心是复杂的。一半是即将解脱的快感,另一半是对自己智商的深深鄙夷。

这玩意儿,它根本不讲道理。

它不是那种你多试几次,或者换个角度思考就能豁然开朗的解谜,不,它的逻辑建立在对你固有思维的彻底颠覆之上,甚至是对你作为一名玩家,乃至一个现代社会人类的基本操作习惯的无情嘲讽。你以为按钮就是用来点的?你以为屏幕的边界就是世界的尽头?天真!在《最囧游戏》的世界里,你的手机音量键、电源键、甚至是你手机本身的状态(比如倒过来拿),都TM是解谜的一部分!

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关,题目是“叫醒我”。屏幕上有个睡得死沉的小人,旁边有个闹钟。我点了无数次闹钟,没用。我把闹钟拖到小人头上砸,没用。我疯狂摇晃手机,试图把他晃醒,差点把手机甩出去,他依然睡得安详。我甚至尝试对着麦克风大喊“起床啦!”——别笑,人在绝望的时候什么都干得出来。

最后呢?我点开了那个救我狗命的《最囧游戏1攻略视频》。视频里,一只冷静的手指,慢悠悠地,把屏幕上的“太阳”拖到了窗外,天黑了,一只猫头鹰出现了,然后……然后那只猫头鹰发出了巨难听的叫声,把小人吵醒了。

我当时就一个表情:地铁,老人,手机.jpg。

这合理吗?这不合理。但这很“囧”,非常“囧”。

还有一关,让你找出下图的“不同之处”。两张一模一样的图,我眼睛都快看瞎了,就差拿放大镜一像素一像素地对比了。我甚至怀疑这是个Bug,或者是个纯粹的恶作剧。结果攻略视频告诉我,两张图最大的不同,就是上面那行字——“找出下图的不同之处”,那个“图”字,它自己,就是不同之处!因为另一个图的对应位置没有这行字!

我的天,这已经不是脑筋急转弯了,这是脑筋“格式化”!

B站上那些播放量百万的《最囧游戏1攻略视频》,弹幕里飘过的不是“666”,而是一片片的“草(一种植物)”、“原来如此”、“我TM……”、“设计师你睡了吗我睡不着”、“智商检测器”……这简直就是一个大型病友交流会现场。每一个点开视频的人,都带着被游戏无情碾压后的创伤,在这里寻找慰藉,然后看着视频里那个简单的、匪夷所思的操作,一起发出恍然大悟(或者想砸手机)的哀嚎。

所以你看,这游戏的攻略视频,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“攻略”本身。它不再是单纯地告诉你“这一关怎么过”,它更像是一种行为艺术的记录片,记录了人类的固有思维是如何被一个简单的程序花式吊打的。每一次我以为自己山穷水尽,点开一个《最囧游戏1攻略视频》,都像是一次灵魂洗礼,它告诉我:孩子,你以为你了解世界,其实你连你的手机都没玩明白。

这游戏的“时效性”也很有趣。它诞生于智能手机普及的初期,那个我们对“交互”的理解还停留在“点”和“划”的年代。它就像一个淘气的先驱,用一种近乎粗暴的方式,把“重力感应”、“多点触控”、“屏幕旋转”这些功能塞进了谜题里,强迫你去重新认识你手里这块玻璃板。放到今天,很多设计可能已经不那么惊世骇俗了,但它所代表的那种“打破次元壁”的创意,那种敢于挑战玩家操作习惯的勇气,依旧闪闪发光。

所以,别把看《最囧游戏1攻略视频》当成什么可耻的事情。真的。这不是作弊,这是参与游戏体验的一部分。因为《最囧游戏》的乐趣,有50%来自于你被卡住时的抓耳挠腮,另外50%,就来自于你看到答案时,那个拍案叫绝(或者拍桌子骂娘)的瞬间。而攻略视频,就是帮你完美达成后50%体验的催化剂。

它就像一个损友,在你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,凑到你耳边,用一种欠揍的语气告诉你:“嘿,傻了吧,其实这么简单。”你很气,但又不得不承认,他说的对。

去吧,如果你还没玩过,或者多年前被它伤得太深。现在,重新下载它,去被它折磨,然后,理直气壮地打开那个攻略视频,加入这场横跨多年的、大型的、集体的“恍然大悟”仪式。你会发现,原来被自己的智商“囧”到,也是一种别样的快乐。

© 版权声明

暂无评论

none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