抓狂实录!最囧游戏2攻略第10关,那个让我差点摔手机的坑爹谜题终于解了!
说真的,有时候我怀疑《最囧游戏2》这玩意的开发者,上辈子是不是个心理学家,专门研究人类的抓狂临界点。不然你没法解释,为什么区区一个第10关,就能把我,一个自诩游戏小天才的人,折磨得死去活来,就差对着手机屏幕拜一拜了。
就是那个第10关——“找出谁是卧底”。
画面一出来,挺唬人的。底下站着一排小人儿,长得……怎么说呢,就跟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,顶多就是发型和衣服颜色有点细微差别,但那差别小到你得把脸贴在屏幕上,用上你当年找茬游戏里练就的火眼金睛才能分辨。标题大剌剌地飘在上面:“找出谁是卧底”。
好了,剧本开始了。
我的第一反应,那肯定是常规操作嘛。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玩家,我开始挨个点击。点这个,没反应。点那个,还是没反应。一排小人被我戳了个遍,个个都跟入定了一样,纹丝不动。我甚至把他们想象成了一排无辜的幼儿园小朋友,而我,就是那个找不到自己孩子的抓狂家长。
行,点击不行,那肯定是另有玄机。
我开始晃手机。我把手机上下左右疯狂摇晃,感觉自己不像在玩游戏,倒像是在调一杯莫吉托。除了胳膊有点酸,游戏界面屁事没有。那几个小人儿依旧站得笔挺,仿佛在用沉默对我进行无情的嘲讽。
接下来,我尝试了更“高端”的操作。双指放大,试图从他们像素级别的五官里找出谁的眼神更诡异,谁的嘴角带着一丝不属于这个团队的微笑。结果呢?除了把屏幕上的指纹看得更清楚了,一无所获。我还试着把手机倒过来,把亮度调到最暗又调到最亮,甚至关了静音又打开,期待能听到什么不一样的线索音效。
全都,没用。
那一刻,挫败感简直像潮水一样涌上来。你知道最气人的是什么吗?不是难,而是那种“答案明明很简单,但你就是想不到”的憋屈。这游戏的名字叫“最囧游戏”,它考验的根本不是你的逻辑,不是你的眼力,而是你的脑回路够不够“囧”,够不够清奇。它在逼你跳出那个名为“屏幕”的思维框架。
我就那么盯着屏幕,手机都快被我盯出火花了。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我从一开始的兴致勃勃,到后来的烦躁,再到最后的生无可恋。我甚至开始胡思乱想,难道“卧底”是需要我输入什么代码?或者是要去设置里改个什么东西?
就在我准备放弃,把这个“反人类”的游戏卸载掉的前一秒,我的眼神无意中,真的是无意中,飘到了屏幕最上方的那行字上。
“找出谁是卧底”。
这几个字我已经默念了八百遍了,熟得不能再熟。但就在那一刹那,一道电光石火,不,简直是天雷滚滚,在我脑子里炸开了。
谁是卧底?
谁?
是“我”啊!
问题的关键,从来就不在那一排复制粘贴的小人儿身上!它们从头到尾就是个烟雾弹,是导演精心布置的无效场景,用来迷惑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!
真正的卧底,藏在题目里!就是那个“我”字!
我的手指,带着一丝颤抖,像是去触碰什么神圣的开关一样,轻轻地点向了题目里的那个“我”字。
叮!
通关的音效响起。那声音,在那一刻,简直是天籁之音。
我愣了足足有五秒钟。然后,一股哭笑不得的情绪瞬间淹没了我。我感觉自己就像个彻头彻尾的傻瓜,对着一堵画出来的门撞了半天,结果真正的门就在旁边开着,上面还挂着“欢迎光临”的牌子。
这,就是《最囧游戏》的魅力,也是它的“恶毒”之处。它用最简单、最直白的方式,给你设下一个最刁钻的陷阱。它玩弄的不是游戏机制,而是你的思维定式。我们总习惯于在给定的范围内寻找答案,却忘了,有时候答案本身就藏在问题里。
所以,如果你也卡在了这一关,对着那群无辜的小人儿抓耳挠腮,别再折磨他们也别再折磨你自己了。抬起头,看看那行字,然后用你尊贵的手指,点一下那个“我”。
相信我,通关的那一刻,你会感觉整个世界都清净了。虽然,你可能也会像我一样,对着手机,由衷地骂一句:“真坑爹啊!”然后,带着一种被“愚弄”后的奇妙快感,点开了第11关。
毕竟,被虐,也是玩这种游戏的乐趣之一,不是吗?祝你在下一关好运,朋友。你绝对需要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