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囧游戏1第二关攻略

游戏攻略3周前发布 Skyler
10 0

被骗了这么多年?最囧游戏1第二关攻略,答案竟如此反人类,看完智商-100!

讲真,现在让我回想起《最囧游戏1》,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画面,不是通关的喜悦,而是被第二关支配的恐惧。对,你没看错,就是那个看似幼儿园级别的第二关。我敢打赌,这篇文章点进来的,十个里有九个,当年都曾对着那个“哪个不能吃?”的界面,陷入过深深的自我怀疑。

那是一个手机游戏还很“纯真”的年代,没有现在这些花里胡哨的皮肤和氪金系统。一个游戏的乐趣,就纯粹建立在……嗯,建立在对玩家智商的无情嘲讽上。而《最囧游戏》,毫无疑问,是这方面的祖师爷。

好了,让我们回到那个梦开始(或者说噩梦开始)的地方——最囧游戏1第二关。

画面上,清清爽爽,摆着几样东西:香蕉、西瓜、苹果,还有一个……一把椅子。题目简单粗暴,直击灵魂:“哪个不能吃?”

我的天,这问题简直是在侮辱我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。哪个不能吃?这还用问?是个心智健全的人都知道是椅子啊!于是,自信满满的我,用我最潇洒的姿势,轻轻一点——“椅子”。

“叮!”——错了。

嗯?我当时就愣住了。手指悬在半空,大脑宕机了零点五秒。是不是我点歪了?我揉了揉眼睛,调整了一下坐姿,深吸一口气,再次庄重地点向那把看起来无比无辜的椅子。

“叮!”——又错了。

这下我不淡定了。什么情况?难道这游戏里的香蕉有毒?西瓜是塑料的?苹果是蜡做的?我开始挨个点,香蕉,错。西瓜,错。苹果,错。

那一刻,我感觉我的世界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。我甚至开始怀疑,是不是在某个我不知道的平行宇宙,椅子是一种嘎嘣脆的美味零食。我疯狂地摇晃手机,以为有什么隐藏的重力感应机制;我双指放大缩小,试图找到什么蛛丝马迹;我甚至把手机倒过来,期待着能发生什么物理奇迹。

结果,什么都没有。

我就像个傻子一样,对着屏幕上那四个简单的图标,和那句嘲讽力MAX的问句,足足折腾了十几分钟。手机都快被我盘出包浆了。

就在我准备怒删游戏的前一秒,我的眼神,无意中,飘向了那行字——“哪个不能吃?”。然后,我的视线,鬼使神差地,落在了题目里的那个“椅子”上。

等一下……题目里,是不是有个……“椅子”?

一个荒诞到我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念头,像一道闪电,劈开了我混沌的脑海。

我颤抖着,用一种近乎朝圣的心情,伸出手指,点向了题目里的那两个汉字——“椅子”。

“叮咚!”——恭喜过关!

!!!!!!

我当时的心情,真的,无法用语言形容。一半是恍然大悟后的狂喜,另一半是感觉智商被按在地上反复摩擦后的屈辱。原来,真正的“不能吃”的“椅子”,不是屏幕中央那个画出来的图形,而是题目文字本身!

这就是《最囧游戏1第二关攻略》的终极奥义。它根本就没跟你玩什么逻辑,它玩的是meta,是跳出游戏画面的思维陷阱。它在第一关用一个简单的按钮让你放松警惕,然后在第二关就立刻给你一记响亮的耳光,告诉你:“嘿,小子,在这儿,常规思维是行不通的。”

现在回头看,这个设计简直是天才。它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“反直觉”,什么叫“脑筋急转弯”。它利用了我们所有人的思维定式——看到问题和选项,就本能地在选项里找答案。谁能想到,答案,或者说,谜题的一部分,就藏在问题本身里?

这不仅仅是一个游戏关卡了,这简直就是一堂生动的思维拓展课。它教会了我们,解决问题时,不要被眼前所见的“框”给限制住。有时候,答案就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,甚至是你一直忽略的、以为只是“描述”的部分。

从那以后,再玩这类解谜游戏,我都会下意识地去点击题目、拖拽标题栏、甚至去调整手机的音量和亮度。都是拜这最囧游戏1第二关所赐,给我留下了深刻的“心理阴影”。

所以,如果你今天偶然翻到这篇文章,想要寻找那尘封已久的最囧游戏1第二关攻略,那么恭喜你,答案就是这么简单,又这么离谱。去点击题目里的“椅子”吧,去感受那份迟来的、混合着喜悦与羞耻的通关快感。

别觉得囧,因为我们都一样。我们都曾是那个对着屏幕上的椅子较劲的少年,而那个瞬间的顿悟,或许,就是这类游戏能带给我们最纯粹的快乐吧。它就像生活里偶尔的灵光一闪,让你在觉得“山重水复疑无路”的时候,突然发现,原来“柳暗花明又一村”,只需要你换个角度,看看那些你从未注意过的“问题”本身。

© 版权声明

暂无评论

none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