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姆雷特攻略?开什么玩笑!真有人敢写这玩意儿?就像给一团浓稠的雾气画地图,或者试图给奔溃边缘的火山岩浆找个“最佳流淌路径”。我告诉你,这么多年,多少人前仆后继想把这丹麦王子揣摩透,找出个行动逻辑,挖出个核心动机,结果呢?还不是一脑袋浆糊,比他本人还纠结。所以这哪是什么“攻略”,分明就是一次失败经验分享,或者更精准点,是跟一个文学史上最别扭的家伙不死不休的缠斗手记。
你说他犹豫?当然犹豫。但那是简单的犹豫吗?不是。他不是怕,至少不总是怕。他是那种被思虑的潮水彻底淹没的人。每一条可能的路径都在他脑子里分叉、再分叉,直到形成一个无限增殖的迷宫,把他自己困死在原地。那个著名的“生存还是毁灭”——哎哟喂,听听这词儿!哪里是问该不该动手,分明是在问活着的本质啊!他已经跳过了“怎么办”,直接蹦到了“为什么存在”。这怎么攻略?你总不能跟一个陷入存在主义危机的人说,“嘿,伙计,振作点,干掉你叔叔就完事儿了!” 他会翻个白眼,跟你探讨死亡的意义,然后问你,这么干了之后,余生又该如何承担?
鬼魂来了,命令他复仇。多明确的任务啊!正常剧本到这儿,主角就该磨刀霍霍向猪羊了。结果我们这位王子呢?他怀疑。怀疑鬼魂的真实性,怀疑鬼魂是魔鬼伪装来诱惑他堕落的。你看,连超自然力量都指挥不动他,反而成了他新的哲学课题。他非得找个确定性,非得验证他叔叔克劳狄斯的罪行。所以才有了那个“戏中戏”——“捕鼠器”。这哪是为了抓叔叔的把柄?这根本是为了确认他内心的判断是否正义,是否站得住脚!他需要的是道德上的完全许可,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复仇欲望。
你说他爱奥菲莉亚吗?天知道!他把她推开,骂她是“尼姑”去,说男人都是骗子。是不是因为他自己的世界太污秽,所以本能地要将她——也许是他眼中纯洁的象征——远远推离?还是他看穿了她被父亲波洛涅斯利用,所以怒其不争,失望透顶?又或者,他爱她,但他的爱在这种黑暗、腐败的环境里,已经变质、扭曲,只能以伤害的方式表现出来?别问我,我也没答案。每次读到这儿,我都一肚子火。这算什么恋爱攻略?简直是大型人间劝退现场!奥菲莉亚最后疯了,淹死了。你能说跟他一点关系没有吗?当然有。但那是他的错吗?或许是那个时代、那个王宫、那种命运共同的罪孽。
再看看他对待朋友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特恩,还有雷欧提斯。他能刻薄,能残酷,甚至能冷血。把送他去死的两个儿时玩伴的死亡说得那么轻描淡写,“他们可不是死在我心头”。听到奥菲莉亚死了,跟雷欧提斯在坟墓里扭打,大声宣告自己对她的爱比雷欧提斯深四十万倍。前一秒还在逃避,后一秒就能爆发出惊人的情感烈度。这人啊,就像个随时会爆炸的、情绪驱动的、不可预测的综合体。你怎么去“攻略”一个情绪不稳定性达到极致的人?你根本找不到他的开关,因为他的开关随时在变,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关!
波洛涅斯死得也够冤的,躲在帷幔后面偷听,被他一剑捅穿。那一刻,哈姆雷特以为是国王,结果错了。但有后悔吗?他倒是嘲讽了几句波洛涅斯生前的啰嗦。他杀人了,不是计划好的复仇对象,而是个意外。然后呢?他拖着尸体走了。整个过程透着一股荒谬和麻木。这难道是“复仇者”该有的反应?不,这更像是一个被环境逼到绝境、精神濒临崩溃的人,无意识地清理障碍。他的行动往往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“攻略步骤”,反而是被极端情绪或意外推着走的。
所以,“哈姆雷特攻略”这个标题本身就是个悖论。你无法攻略一个人,一个活生生的、矛盾重重的、充满变数的灵魂。你只能观察,只能感受,只能困惑,甚至代入他那份无力感和痛苦。他不是一个可以解决的问题,他是一种体验,一种关于存在、关于选择、关于腐败、关于人性深渊的体验。每一次重读或观看,你都会发现新的细节,新的解读角度,然后再次陷入那种抓不住、摸不透的沮丧。
你问我怎么“通关”哈姆雷特?根本就没有“通关”!他就像一面镜子,你对着他看,看到的是自己的犹豫不决,自己的不甘心,自己的对世界的失望。他之所以伟大,不是因为他做成了什么,恰恰是因为他没能做成什么,或者说,他在做与不做之间那种煎熬,是如此真实,如此普遍。
这世上本就没有什么能完全掌控的“攻略”,尤其面对的是人心。而哈姆雷特,恰恰是那颗最复杂、最幽深、最无法捉摸的心。所以,放弃写什么攻略吧。去读他,去感受他,去被他折磨,去被他吸引,去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。那,或许才是阅读哈姆雷特唯一的“意义”,而不是什么可笑的“攻略”。那份无解,那份混乱,才是他最永恒的魅力所在。别试图给他找条路,他根本不想走你指的路,他只想停下来,问问路为什么存在。就这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