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锁大脑的终极密码:汉诺塔四层游戏攻略,15步从抓狂到封神!
上个周末,孩子不知道从哪儿翻出来一个积满灰的木质汉诺塔,四个大小不一的彩色圆盘,三根光秃秃的柱子。他说老师在科学课上提过,想看看我这个“无所不能”的老爸能不能搞定。我心想,这不就小孩子的玩具嘛,能有多难?结果,这一上手,就是两个小时的折磨。
那四个盘子,在三根柱子(咱们就叫它A、B、C吧,初始都在A上)之间来回倒腾,我感觉自己的脑细胞在成批成批地阵亡。大的不能压小的,一次只能动一个。这规矩简单得令人发指,但组合起来的复杂性,却像一张无形的网,把我死死罩住。眼看着那最大的盘子,孤零零地待在A柱最底下,就是够不着、动不了,那种感觉……怎么说呢,就像你明明知道钱包就在裤兜里,但手就是伸不进去。憋屈,真的憋屈。
就在我快要放弃,准备上网搜答案的时候,脑子里突然“叮”的一声,像是卡了半天的齿轮,终于对上了。我盯着那四个盘子,不再把它们看作四个独立的东西。我的目标是什么?是把这四层,从A柱,原封不动地搬到C柱去。
那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?当然是把最底下那个、最大的、第四个盘子,从A挪到C。
可要实现这一步,有个前提——它头顶上那三个碍事的家伙,必须先给我挪开!挪到哪儿去?不能是目标C柱,那只剩下B柱了。
看,问题一下就清晰了!我的整个宏伟工程,被拆解成了三大步:
第一阶段:把压在老四头上的那“三座大山”,从A柱,想办法搬到B柱去。
第二阶段:现在A柱光杆司令一个,只剩老四。把它,从A柱,潇洒地挪到C柱。
第三阶段:把B柱上那“三座大山”,再原封不动地,搬到C柱,盖在老四头上。
大功告成!
是不是瞬间觉得,世界都明亮了?所谓四层汉诺塔的攻略,根本就不是去死记硬背那15个步骤。它的灵魂,是把“解决4层问题”降维打击成“解决3层问题”。
那么,3层问题怎么解?这就简单多了,一共7步,估计你瞎倒腾都能倒腾出来。为了让你少走弯路,我把这“三座大山”的搬运过程给你捋一捋。假设我们要把顶上3个盘子从A柱移到B柱(C柱是辅助):
- 把最小的(第1个)从A移到B。
- 把中等的(第2个)从A移到C。
- 把最小的(第1个)从B移到C。(现在1和2都在C上了)
- 把最大的(第3个)从A移到B。
- 把最小的(第1个)从C移到A。
- 把中等的(第2个)从C移到B。
- 把最小的(第1个)从A移到B。
搞定!7步,顶上三个盘子就乖乖地在B柱上排好队了。这就是上面说的第一阶段。
接下来,第二阶段,就是那个最爽的瞬间:把A柱上孤零零的第4个大盘子,“duang”一下,移到C柱。这一步,是整个过程的转折点,是胜利的曙光。
然后是第三阶段。把B柱上的那三个盘子,移到C柱。这不就是又重复了一遍3层汉诺塔的玩法吗?只不过这次,起点是B柱,终点是C柱,A柱变成了辅助柱。再来7步,一模一样的逻辑。
7+1+7=15。
十五步,一步不多,一步不少。后来我查了下,这背后还真有个公式,叫2的n次方减1。n就是盘子的数量。4层,就是2的4次方减1,等于15。5层呢?31步。6层?63步。这数字的增长,简直是指数级的恐怖。据说发源地印度有个传说,说婆罗门要移动64层的汉诺塔,当他们完成的那一天,世界就会毁灭。我算了算,2的64次方减1……那得是几万亿亿步,就算一秒动一下,也得5800多亿年。宇宙等得到那天吗?
扯远了。但你不觉得这很有意思吗?一个看似简单的游戏,背后是递归、是二进制、是数学的逻辑之美。它教会我的,远不止怎么移动几个破盘子。它告诉我,再复杂、再庞大的问题,都可以被拆解。找到那个最关键的“核心动作”(比如移动最大的盘子),然后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为这个动作“清场”和“收尾”上。
所以,别再对着那四个盘子发愁了。忘掉那15个具体的步骤,记住这个“三步走”的宏观战略。你不是在搬盘子,你是在指挥一场战役。先集中优势兵力,解决掉次要矛盾(上面3个盘子),然后一举拿下主要目标(第4个盘子),最后再进行收尾工作。
去试试吧,当你亲手完成那第15步,把最后一个小盘子轻轻放在塔尖上的时候,那种从抓狂到豁然开朗,再到完全掌控的成就感,比玩什么3A大作都来得纯粹,来得深刻。真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