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两点半。

游戏攻略3周前发布 Skyler
6 0

别再搜了!《最囧游戏攻略有又挂了》才是通关唯一秘籍?我悟了!

我的拇指悬在手机屏幕上方,距离那个画风简陋、看起来人畜无害的“下一关”按钮只有0.01公分。但我不敢按。我的心脏在狂跳,不是因为激动,是气的。

又挂了。

屏幕上那个硕大的、带着嘲讽意味的“失败”二字,简直就是对我智商的公开处刑。我刚刚明明是照着攻略来的!一字不差!攻略说,把这头牛拖到云彩后面,它就会变成“牛郎”,然后织女就会出现。我拖了,我甚至用上了两根手指,像做手术一样精准地把它塞了进去。结果呢?结果那朵云打了个饱嗝,然后……然后就没然后了。

这就是我的日常,一个沉迷于各种“最囧”“最坑”“史上最难”游戏的数字难民的日常。而那句魔咒——《最囧游戏攻略有又挂了》——简直就是我人生的BGM。

说真的,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?你被一个关卡折磨得死去活来,把手机摇到快要散架,音量键按到几乎失灵,甚至对着麦克风吼出了你这辈子最羞耻的词。最后,你放弃了尊严, humbled,打开浏览器,颤颤巍巍地输入:“最囧游戏第XX关怎么过”。

然后,你看到了一篇图文并茂、信誓旦旦的攻略。你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,眼睛放光,逐字逐句地研究,每一个步骤都小心翼翼地复刻。你觉得稳了,通关的曙光就在眼前。你甚至已经开始想象下一关的挑战了。

然后,啪。失败。

那一刻的崩溃,真的,比失恋还难受。失恋起码你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,但攻略都挂了,这简直是信仰的崩塌。世界观的碎裂。你开始怀疑人生:是我的手机有问题?是我的手指不够粗?还是这篇攻略的作者,他根本就是游戏开发者派来的卧底,专门为了欣赏我们这些凡人抓耳挠腮的蠢样?

我算是看透了。这类游戏,它考验的根本不是逻辑,不是智商,甚至不是你的手速。它考验的是你的“反骨”,是你挣脱正常人思维枷锁的能力。

我记得有一关,要求把大象放进冰箱。经典老梗,对吧?三步走。打开冰箱门,把大象塞进去,关上冰箱门。简单。可屏幕上那冰箱,比大象的鼻子还小。攻略告诉我,用两根手指把冰箱“撑大”。我撑了,屏幕都快被我戳出火星子了,那冰箱纹丝不动。我气得想把手机扔了。冷静下来,我盯着屏幕发呆,无意识地用手指缩放了一下整个游戏画面——我靠,那头大象,它居然能被缩小!

攻略没错,也没全对。它告诉了你“撑大”,却没告诉你撑大的对象不是冰箱,是这个世界的规则。

这就是这些“最囧游戏”的精髓。它的乐趣,恰恰建立在“攻略失灵”的那一刻。当你发现所有已知的路径都是死胡同,你才会被迫去走那条没人走过的野路。把手机倒过来、捂住光线感应器、去系统设置里改时间……这些操作,哪个正常攻略会写?写了就没那味儿了。

所以,我为什么说“《最囧游戏攻略有又挂了》”才是唯一的秘籍?

因为当你看到这句话,当你亲身体验到攻略的背叛时,你才真正上道了。你才明白,你不能再信任任何人,任何经验,任何逻辑。你唯一能信任的,就是你那颗被现实生活压抑已久、敢于胡思乱想、天马行空的大脑。

“攻略挂了”,这句话本身,就是一个提示。它在告诉你:“嘿,哥们儿,别按套路出牌了,这儿不讲武德。”

它逼着你从一个“玩家”变成一个“破壁人”。你要思考的不再是“如何解决这个问题”,而是“设计这个问题的人,他到底有多损?”。你要把自己代入那个躲在屏幕后面、一边设计关卡一边发出杠杠杠笑声的魔鬼开发者。他的乐趣是什么?就是看你用尽浑身解数,最后发现答案简单到令人发指。

比如,让你找出图中所有的“圆形”。你把放大镜都用上了,找到了硬币,找到了太阳,找到了车轮,还差一个。你抓狂了。最后你发现,题目里的那个“圆”字,它自己就是个圆。

吐血三升。

但就在你吐血的那一刻,你笑了。是一种被耍了之后,恍然大悟,又觉得好气又好笑的复杂情绪。这种快乐,是任何3A大作都给不了的。它廉价,却直击灵魂。

所以,现在,我看着屏幕上这个让我失败了无数次的关卡,我已经不再想去搜什么新攻略了。我把手机放在桌上,端详着它。这个画风潦草的界面,这个莫名其妙的题目。我开始思考一些离谱的可能性。

是不是要把充电线拔了?是不是要把WiFi关了?或者,这一关的通关秘诀,根本就不在游戏里,而是需要我去楼下跑一圈?

谁知道呢。

但这种未知,这种“攻略已死”的自由感,真他妈的……带劲。好了,不写了。我感觉我想到一个新方法,虽然听起来很傻,但在这游戏里,傻,往往就是通往胜利的康庄大道。

祝我好运。如果明天你没看到我更新,那说明……我又挂了。

© 版权声明

暂无评论

none
暂无评论...